帝臺春(李甲)
網址:www.mynewsoul.com 時間:2014-09-02 整理:古詩文網
李甲的帝臺春原文及翻譯
芳草碧色,萋萋遍南陌。
暖絮亂紅,也知人、春愁無力。
憶得盈盈拾翠侶,共攜賞、鳳城寒食。
到今來,海角逢春,天涯為客。
愁旋釋。還似織。淚暗拭。又偷滴。
謾佇立、遍倚危闌,盡黃昏,也只是、暮云凝碧。
拚則而今已拚了,忘則怎生便忘得。
又還問鱗鴻,試重尋消息。
賞析
這是一首傷春詞。詞中以瀟灑風流的情致,抒寫了春晚懷舊之情。
上片首句起筆不凡為寫春愁作了有力的烘托、渲染。“萋萋”句極寫芳草之盛,“絮”而曰“暖”,“紅”而稱“亂”“草長花飛,觸眼一片暮春景象。至此”春愁“二字便呼之欲出。絮飛花落而使人愁,本是尋常蹊徑,而這里說花絮知人春愁,從對面落筆。
“無力”二字雙關,既狀人之懨懨愁情態,也寫花絮飄墜時輕柔形象,似亦知人之懶乏無力而有意相陪者,情思深婉。
以下三句,寫往日的歡娛。鳳城即京城。北宋汴京寒食清明節日,“四野如市,往往就芳樹之下,或園囿之間,羅列杯盤,互相勸酬。都城之歌兒舞女,遍滿園亭,抵暮而歸”。(《東京夢華錄》卷七)“拾翠侶”本于曹植《洛神賦》:“爾乃眾靈(神)雜,命儔嘯侶,或戲清流,或翔神渚,或采明珠,或拾翠羽。”這里是指一同游春的一位歌兒舞女,“盈盈”是說她的風姿儀態美好。這兩句只說得一件事,而諸般風流繾綣,已言外。上片結末三句,詞意陡轉,由美好的回憶跌落到孤獨惆悵的現實生活中來,仍接應“春愁”。一樣逢春,不同滋味,對比強烈。詞之上片,采用憶昔比今的手法,道出了春愁生發的原因。
來源欄目: http://www.mynewsoul.com/gushi/song/
本文鏈接: http://www.mynewsoul.com/gushi/song/1402.html
轉載分享本站內容,請保留文章來源信息和原文鏈接!
喜歡此文的還喜歡。。
- 【上一篇:江南春(寇凖) 】
- 【下一篇:李璟 攤破浣溪沙·菡萏香銷翠葉殘 】
相關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