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起(公元前440—公元前381年),衛國左氏(今山東省定陶,一說曹縣東北)人。是中國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、卓越的軍事家、統帥、軍事理論家、軍事改革家。后世把他和孫子連稱“孫吳”,著有《吳子》,《吳子》與《孫子》又合稱《孫吳兵法》
吳起在政治、指導戰爭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他把這些經驗深化為軍事理論?!稘h書·藝文志》著錄《吳起》48篇,已佚,今本《吳子》六篇(《圖國》、《料敵》、《治兵》、《論將》、《變化》、《勵士》),系后人所托。其主要謀略思想是:“內修文德,外治武備”。他一方面強調,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,才能對外用兵,提出國家如有“四不和”,就不能出兵打仗;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。?
吳起繼承了孫武的“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”的思想,在《料敵》篇中強調了了解和分析敵情的重要意義,并且具體指出了處于6種情況的國家,不可輕易與其作戰。他懂得戰爭是千變萬化的,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而采取應變的措施。在《應變》篇具體論述了在倉卒間遭遇強敵、敵眾我寡、敵拒險堅守、敵斷我后路、四面受敵及敵突然進犯等情況下的應急戰法和勝敵的策略。?
《治兵》《論將》和《勵士》3篇主要闡述了他的治軍思想。他認為,軍隊能否打勝仗,不完全取決于數量上的優勢,重要的是依靠軍隊的質量。質量高的標準是:要有能干的將領,要有經過嚴格訓練的兵士;要有統一的號令;要有嚴明的賞罰。他重視將帥的作用,尤其是重視將帥的謀略,強調好的將帥應有優良的品質和作風。重視士卒的訓練,提高實際作戰能力。強調賞功以勵士兵。?
點評:吳起是繼孫武之后,即善于用兵同時又具有高深的軍事理論的第一人。歷史上,吳起作為軍事家與孫武齊名,后世論兵,莫不稱“孫吳”。作為政治家、改革家,他與商鞅齊名。吳起一生在魯、魏、楚三國出將入相,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,對后世用兵起了深遠的影響。同時,他治軍嚴明,能與士卒同甘共苦,又深得部眾之心。但其為博取功名而殺妻求將的做法,一直被后人所不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