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》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,亦稱易經,簡稱易,因周有周密、周遍、周流等意,被相傳為周人所做。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,其對于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,天干地支五行論,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?!吨芤住返恼Q生地就是現在的古都安陽。羑里城位于安陽市區南10公里處?!吨芤住肥侵袊鴤鹘y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,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是中華人民智慧與文化的結晶,被譽為“群經之首,大道之源”。在古代是帝王之學,政治家、軍事家、商家的必修之術。 《周易》含蓋萬有,綱紀群倫,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;廣大精微,包羅萬象,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。
漢代司馬遷著《史記》稱周文王的作品為《周易》?,F存《周易》皆附“彖辭”與“象辭”,是否文王所為?尚待考證。東周孔子及其弟子將“君尊臣卑,男尊女卑”等夏商周禮教規范寫入《文言》、《系辭》,編入“周易”。漢末儒生將“周易”改稱《易經》并冠以“孔夫子作品”。包含《文言》、《系辭》、《說卦傳》等雜貨的“易經”,并非正宗《周易》,應當稱為〈儒學易〉。其詳情,請看以下詮釋。
廣義的《易》包括《易經》和《易傳》?!兑捉洝贩譃椤渡辖洝啡?,《下經》三十四卦。由于《易經》成書很早,大約在西周時期,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,《易經》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,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人(孔子為代表人物之一)撰寫了《十翼》,又稱為《易傳》,以解讀《易經》。普遍認為《易經》最初是占卜用的書,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、宗教、醫學、天文、算術、文學、音樂、藝術、軍事和武術。自從十七世紀開始,《易經》也被介紹到西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