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古代的禮樂文明,禮樂文化,不能不提到《周禮》、《儀禮》和《禮記》,即通常所說的"三禮"?!度Y》是古代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,對禮法、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,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。
《周禮》又稱《周官》,講官制和政治制度?!秲x禮》記述有關冠、婚、喪、祭、鄉、射、朝、聘等禮儀制度?!抖Y記》則是一部秦漢以前儒家有關各種禮儀制度的論著選集,其中既有禮儀制度的記述,又有關于禮的理論及其倫理道德、學術思想的論述
以人法天的理想國綱領《周禮》,西漢的景帝、武帝之際,河間獻王劉德從民間征得一批古書,其中一部名為《周官》。原書當有天官、地官、春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等六篇,冬官篇已亡,漢儒取性質與之相似的《考工記》補其缺。王莽時,因劉歆奏請,《周官》被列入學官,并更名為《周禮》。東漢末,經學大師鄭玄為《周禮》作了出色的注。由于鄭玄的崇高學術聲望,《周禮》一躍而居《三禮》之首,成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。